安阳国家气候观象台介绍
2019年1月,安阳国家基本气象站升格为国家气候观象台。近五年来,在中国气象局、河南省气象局、安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和观象台学术委员会大力支持下,安阳国家气候观象台各项建设稳步推进。
安阳是豫晋冀三省交界地区区域性中心城市,京津冀周边协同发展区域城市,处于黄河以北,太行山东麓,属海河水系,受太行山影响极端性暴雨易发。2016年安阳“7•19”特大暴雨,过程降水量林州市东马鞍达733.9毫米,超过林州市年平均降水量(648.9毫米)。2021年安阳“7•22”特大暴雨,过程降水量北关区六十五中达883.7毫米,是安阳常年平均降水量(588.8毫米)的1.5倍,造成了重大经济损失。
安阳市是京津冀“2+26”大气污染传输通道城市之一,国家发改委和住建部确定的国家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试点,全国第三批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城市。建好安阳国家气候观象台,强化科技创新,开展黄淮海平原典型农田生态系统监测,加强对外合作和人才培养,对提升气象防灾减灾能力、应对气候变化、开发利用气候资源、保障粮食安全和农业生产、服务生态文明建设等具有重大的意义。
安阳国家气候观象台按照“一主五辅”布局进行建设。主站位于安阳市龙安区龙泉镇,目前承担有地面观测、酸雨观测、雷达观测、气溶胶观测、农气物候观测、温室气体观测等观测任务;五个辅站分别是安阳永和应用气象观测站、安阳市气象局应用气象观测站、汤阴国家基本气象站、林州国家基本气象站、鹤壁农业气象试验站,在基本观测、拓展观测、科研学术、开放合作、人才培养等方面对主站进行补充。
安阳观象台定位黄淮海平原典型农田生态系统综合观测,以黄淮海农田生态气象和环境气象研究为重点,积极推进地球系统综合观测站、研究型业务平台、生态与气候服务平台、开放合作平台、人才培养平台建设,不断提升安阳国家气候观象台业务服务能力及科研水平,更好服务于防灾减灾、乡村振兴、生态文明建设,助力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安阳国家气候观象台围绕黄淮海农田生态系统水热平衡特征及碳循环研究、黄淮海地区边界层物理化学过程研究、气候变化对黄淮海地区农业影响及适应对策研究、太行山东麓暴雨预报及检验研究等4个方向开展建设和研究。2020年12月获批安阳市黄淮生态气象重点实验室。2022年9月设立安阳国家气候观象台开放研究基金(AYNCOF),该基金项目由河南省气象局管理,支持开展黄淮生态气象、农业气象与遥感应用技术开发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