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国家气候观象台概况
按照气候系统关键观测区的划分,大理位于川滇区域水分循环过程及其高原边缘带生态综合观测区。此区域属于我国西南水汽输送通道的关键区、南亚和东亚季风的交汇区、青藏高原大气热源加热的敏感区以及各类数值模式模拟和卫星遥感反演的难点地区,是开展气候系统多圈层以及山地气象综合观测和科学研究的天然场所。因此,建设大理国家气候观象台,对南支槽、孟加拉湾风暴和高原冷空气东移以及西南涡南移等天气系统影响产生的暴雨、暴雪等灾害性天气有很好的监测预警作用,对改进我国西南地区乃至东亚区域的天气、气候模式和边界层参数化方案等起着关键性作用。
立足于川滇区域水分循环过程及其高原边缘带生态综合观测区,开展气候系统多圈层综合观测和山地气象研究。
采用一台多点的布局,以大理苍山-洱海为横断山区中小尺度复杂地形的典型代表,在洱海东岸、苍山山顶及其东西两侧不同海拔高度建成10套自动气象站组成的典型山地气象剖面观测系统,在洱海南部、中部和北部近岸水域建成3套水上平台生态气象观测系统,环洱海周边布设17套六要素自动气象站和多普勒天气雷达,在本站观测试验场建成基准气候站、基准辐射站、温室气体观测站、风/温廓线雷达、微波辐射计、Ka波段测云仪、地基GPS水汽监测仪、边界层铁塔综合观测系统、红外波和微波闪烁仪、闪电定位仪、大气电场仪、土壤水分观测仪、轨道植被观测系统等先进探测设备,搭建了一个复杂地形环境下的山地气象综合观测网,覆盖了从地面、水面到高空大气多种物理参数的三维、立体监测,可获取长时间序列、公里级分辨率的山地气象资料。
学科方向是山地气象,研究领域包括:复杂地形区气象要素高时空分辨率监测及精细化特征研究、西南季风水汽输送关键区水汽监测及其变化特征研究、非绝热加热监测及其对周边天气气候的影响研究、典型生态系统(湖泊、农田和森林)气象监测服务以及碳收支评估和固碳能力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