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溶胶质量浓度观测数据文件格式及传输要求
发布时间:2015年04月01日 来源:金坛国家气候观象台
一、气溶胶质量浓度数据文件数据格式
这次台站所采用的是贝塔射线法PM10 PM2.5气溶胶质量浓度观测系统,上传的气溶胶质量浓度观测数据文件的格式规定如下:
文件内数据为世界时, 每条数据单独成行,每行内不同观测数据要素以英文输入法的逗号分隔。若无某粒径质量浓度数据则以固定数值-999.9填补。
列 | 参数含义 | 数据位数 | 数据举例 | 数据类型 | 数据精度 | 数据单位 |
1 | 观测站区站号 | 5 | 58562 | 数字或字符 | 无 | |
2 | 项目代码 | 4 | 2225(固定编码) | Integer整型 | 无 | |
3 | 年份 | 4 | 2014 | Integer整型 | 无 | |
4 | 序日 | 3 | 353 | Integer整型 | 无 | |
5 | 时分 | 4 | 0500 | Integer整型 | 无 | |
6 | PM10浓度(标况) | 7 | 82.2 | float浮点型 | 小数后1位 | ug/m3 |
7 | PM2.5浓度(标况) | 7 | 69.8 | float浮点型 | 小数后1位 | ug/m3 |
8 | PM1浓度(标况) | 7 | -999.9 | float浮点型 | 小数后1位 | ug/m3 |
9 | PM10测量数据标识 | 1 | N | 字符型 | 无 | |
10 | PM2.5测量数据标识 | 1 | L | 字符型 | 无 | |
11 | PM1测量数据标识 | 1 | F | 字符型 | 无 | |
12 | PM10仪器测量的流量 | 4 | 16.7 | float浮点型 | 小数后1位 | L/min |
13 | PM10仪器测量的气温 | 5 | 19.3 | float浮点型 | 小数后1位 | 摄氏度 |
14 | PM10仪器测量的气压 | 6 | 101.5 | float浮点型 | 小数后1位 | kPa |
15 | PM10仪器测量的相对湿度 | 5 | 67.7 | float浮点型 | 小数后1位 | % |
16 | PM2.5仪器测量的流量 | 4 | 16.7 | float浮点型 | 小数后1位 | L/min |
17 | PM2.5仪器测量的气温 | 5 | 19.3 | float浮点型 | 小数后1位 | 摄氏度 |
18 | PM2.5仪器测量的气压 | 6 | 101.5 | float浮点型 | 小数后1位 | kPa |
19 | PM2.5仪器测量的相对湿度 | 5 | 67.7 | float浮点型 | 小数后1位 | % |
20 | PM1.0仪器测量的流量 | 4 | -999.9 | float浮点型 | 小数后1位 | L/min |
21 | PM1.0仪器测量的气温 | 5 | -999.9 | float浮点型 | 小数后1位 | 摄氏度 |
22 | PM1.0仪器测量的气压 | 6 | -999.9 | float浮点型 | 小数后1位 | kPa |
23 | PM1.0仪器测量的相对湿度 | 5 | -999.9 | float浮点型 | 小数后1位 | % |
二、数据传输流程
1.要求各省(区、市)气象局自建气溶胶质量浓度观测站将观测数据文件通过气象广域网实时上传至本省(区、市)国内气象通信系统的指定文件夹内。按规定目录接入该资料。
2.省级国内气象通信系统将本省(区、市)气溶胶质量浓度观测数据文件,用本省上传账户(cccc)将该资料上传至国家级国内气象通信系统(IP:10.1.72.149 , Port: 12721)上,上传目录为“/cawn”。省级国内气象通信系统的收发配置文件(DIR_CONFIG)不需修改,只需增加监视节目表。
3.国家气象信息中心在接收到相关资料后,按照气预函〔2012〕114号文件《关于进一步加强大气成分观测资料管理的通知》要求,及时将资料通过中国气象局CMACast卫星广播OBS_DOM_PUB/CAWN/PUB广播目录下发至各省(区、市)气象局。各省级气象信息中心负责向各相关直属单位转发。
三、气溶胶质量浓度观测站数据文件命名规则
1.气溶胶质量浓度观测数据文件命名规则
气溶胶质量浓度观测站数据文件命名规则为:
Z_CAWN_I_IIiii_yyyymmddhh0000_O_AER-FLD-观测要素种类-仪器类型代码.txt
质量控制信息数据文件命名规则为:
Z_CAWN_I_ IIiii _yyyymmdd000000_L_LOG-FLD.TXT
各段的具体说明如下:
Z:固定编码,表示国内交换资料;
CAWN:固定编码,表示大气成分及相关资料;
I:表示后面IIiii字段为观测站站号;
IIiii:表示5位观测站站号;
yyyymmddhh0000:是一个固定长度的日期时间字段,为观测数据所对应的时间(UTC,世界时,精确到小时)。其中:yyyy为年,4位;MM为月,2位;dd为日,2位;hh为小时,2位;后面4位数字零补齐。
O:固定编码,表示观测资料;L表示记录类资料
AER:固定编码,表示气溶胶类观测资料;
L:固定编码,表示记录文件;
LOG:固定代码,表示质量控制信息文件。
FLD:固定编码,表示在线观测数据;
观测要素种类:编码为PMMUL,代表质量浓度多要素,数据文件中包含PM10、PM2.5等多种粒径范围的质量浓度。
仪器类型代码: 贝塔射线型大气颗粒物浓度监测仪采用“BAM”固定编码。
txt:固定编码,表示文本文件。
2.气溶胶质量浓度观测系统数据采集频率
气溶胶质量浓度观测数据每小时生成一个数据记录文件。
质量控制信息数据文件每日生成一个数据文件。
四、数据文件的传输时限要求
数据文件上传到国家气象信息中心的传输时限暂定为:
资料内容 | 及时报 | 逾限报 | 缺报 | 备注 |
PM10质量浓度 | ≤HH+60 | < HH+120 | ≥HH+120 | 每小时1次 |
PM2.5质量浓度 | ||||
质量控制信息文件 | ≤HH+240 | 无 | >HH+240 | 每日1次 |
表内所列时间均为世界时(UTC),HH为气溶胶质量浓度观测系统数据文件的正点时间,≤HH+60表示小于、等于传输正点后60分钟,以此类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