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部

中国气象局副局长陈振林解读《气象人才发展规划》:为气象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人才支撑

发布时间:2022年08月29日 来源:中国气象局

字体:
打印本页

日前,中国气象局出台《气象人才发展规划(2022—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深入贯彻落实中央人才工作会议精神,着力加强新时代气象人才工作整体谋划,统筹推进各领域人才队伍建设,努力营造气象人才创新发展的良好环境。中国气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陈振林就《规划》编制背景、思路、亮点和贯彻落实等接受中国气象报全媒体记者专访,解读有关问题。


记者:编制《规划》的背景是什么?其出台对于气象人才发展具有哪些重要意义?

陈振林:编制《规划》是局党组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的重要思想的重要举措。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到2035年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建成人才强国的战略目标。中央人才工作会议提出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的总体要求,对加快建设国家战略人才力量、加快建设世界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作出战略部署。《国家“十四五”期间人才发展规划》对人才发展目标、重大人才项目(计划)和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作出整体部署和战略谋划。《气象高质量发展纲要(2022—2035年)》(简称《纲要》)要求建设高水平气象人才队伍,加快形成气象高层次人才梯队,强化气象人才培养,优化气象人才发展环境。这些要求和部署都需要贯彻落实到气象人才工作中。

编制《规划》也是局党组进一步加强气象人才队伍顶层设计和宏观谋划的重要抓手。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坚持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地位。一部新中国气象事业发展史,就是我们党集聚人才、团结人才、成就人才、壮大人才的历史,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气象部门坚持人才引领发展,初步建成一支以大气科学为主体、多种专业有机融合的高素质气象人才队伍,在气象防灾减灾、应对气候变化、服务保障生态文明建设等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气象高质量发展,人才是关键。《规划》是《纲要》印发后出台的第一个规划,体现了局党组坚持人才是第一资源、人才引领发展的重要理念,也是局党组进一步加强气象人才队伍顶层设计和宏观谋划的重要举措。

气象事业是科技型、基础性、先导性社会公益事业,人才在气象事业发展中发挥着至关重要、不可替代的作用。《规划》的出台,对于做好新时代气象人才工作,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建设一支矢志爱国奉献、勇于创新发展的高水平气象人才队伍,构建科技领先、监测精密、预报精准、服务精细、人民满意的现代气象体系,充分发挥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作用,全方位保障生命安全、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加快推进气象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记者:对标对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的部署和要求,新时代气象人才工作和气象人才队伍建设还存在哪些问题?

陈振林:2022年到2035年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重要阶段。对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气象工作重要指示精神,对照中央人才工作会议的部署和要求,对照气象高质量发展需要,气象人才队伍主要存在四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气象人才队伍整体水平仍需提高,与支撑保障气象高质量发展需要尚有差距;二是气象重点领域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仍然不足,青年人才培养使用还需加强,对“高精尖缺”人才的引进和集聚力度不够;三是气象人才供给的数量和质量存在较大差距,对气象学科发展的引领作用仍需加强;四是气象人才政策的精准性、协同性不够,激励人才创新发展措施的落实还存在“最后一公里”不畅通的问题,气象人才发展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


记者:《规划》的总体思路是怎样的?不同时段的发展目标是如何提出的?

陈振林:《规划》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中央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的重要思想和关于气象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要求做到四个坚持:

一是坚持党管人才、引领发展。坚持党对人才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地位,全方位支持、保障、激励、服务、帮助人才,千方百计成就人才。

二是坚持突出重点、统筹推进。充分发挥气象战略人才力量的引领和带动作用,加快培养引进支撑监测精密、预报精准、服务精细要求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青年科技人才,夯实基层人才基础。

三是坚持引育结合、开放协同。牢固树立人才培养自信,提高气象人才供给能力,提升气象人才培养质量。坚持国内培养和“走出去”培养相结合、培养与引进相结合、引才与引智相结合,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四是坚持深化改革、完善机制。坚决破除束缚人才发展、制约人才创新的思想观念和制度障碍,努力构建有利于气象人才发展全链条的体制机制,积极营造人才良好发展环境,充分激发气象人才创新创造活力。

《规划》从时间上对标《纲要》要求的关键节点,从目标上对标中央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和《纲要》建设高水平气象人才队伍要求,重点围绕气象战略人才力量建设、气象人才自主培养能力提升、气象人才高地和平台建设、基层人才队伍建设、气象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等方面,分三个阶段系统提出气象人才队伍到2035年的发展任务,从十个方面提出不同阶段气象人才发展具体量化指标。


记者:在加强气象主要领域人才队伍建设方面,《规划》提出要建立“五支重点人才队伍”。为什么要建设这五支队伍?如何建好这五支队伍?

陈振林:在新中国气象事业7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对气象工作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加快科技创新,做到监测精密、预报精准、服务精细,推动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提高气象服务保障能力,发挥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作用。《纲要》在加强气象基础能力建设方面,提出要建设精密气象监测系统、构建精准气象预报系统、发展精细气象服务系统、打造气象信息支撑系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和《纲要》部署,《规划》提出要建设气象预报、气象服务、气象监测、信息技术和业务支撑五支重点人才队伍。这五支人才队伍涵盖了气象业务科研工作的主要专业领域,是新时代气象人才队伍的主体。


链接

台站导航

头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