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部

武威市气象部门青年专业技术人员 “一对一”结对子培养方案(2020-2022年)

发布时间:2020年01月01日 来源:武威国家气候观象台

字体:
打印本页

为加快推进武威市气象部门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加大对优秀青年人才的培养和支持力度,建设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创新能力强的气象科技人才队伍,根据全市人才现状,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培养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围绕气象事业发展改革大局,推动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深入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以培养青年骨干人才为重点,统筹推进各类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为全面推进武威气象现代化建设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

(二)培养目标

通过重点培养,经过1-3年的努力,在气象业务服务领域,有3-5人入选全省青年人才梯队。力争有1~2人入选全省青年优秀科技人才,2~3人入选全省县级综合气象业务技术带头人。5-6人入选市级业务科技骨干。

(三)培养周期

培养期限一般为3年。

二、培养对象

(一)35周岁以下初中级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特殊情况年龄不超过40周岁。

(二)培养对象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团队意识和创新意识。

三、导师选聘条件

全市气象部门取得副研级高级工程师资格以上的专业技术人员。

四、培养方式

结合专业方向和培养目标,实行“双向选择”培养制度,即培养对象提出需求,结合导师意愿,组织统筹安排。每位培养对象安排1名导师,每名导师联系培养对象不超过3名。

五、工作职责

(一)培养对象职责

1.认真遵守相关规定,履行职责,按要求完成被培养任务,达到计划指标。

2.在导师指导下制定相应的培养方案(年度培养方案和三年培养方案)。

3.加强理论学习,钻研业务知识,尊重导师,虚心求教,定期向导师汇报工作、学习和思想情况。

4.每年12月底前提交技术总结。

5.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篇以上。

(二)导师职责

1.认真遵守相关规定,履行职责,按要求完成培养任务,达到培养目标。

2.指导培养对象制定相应的培养方案。

3.全程指导、督促培养对象开展课题研究和专业技术工作,认真传授专业技术工作的思路、方法和经验,解决和攻关培养过程中出现的关键技术问题。

4.每年12月底前提交培养工作总结。

六、工作程序

(一)符合培养条件的青年专业技术人员提出申请,各单位按需推荐。

(二)导师根据自身专业特长和科研攻关方向,提出培养意见。

(三)根据双向选择意向,人事科、业务科提出“一对一”结对初步建议,提交局务会议研究确定。

七、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单位要高度重视和支持青年人才结对培养工作,加大青年人才的培养力度,把青年人才培养作为本单位重点工作之一,统筹安排、抓好落实;人事科负责对青年人才培养工作任务的组织实施、跟踪监督,牵头做好定期评估考核;业务科负责科技支撑保障、研讨会组织及业务指导。

(二)建立激励机制。参照省局相关政策对人才培养业绩突出的导师给予适当奖励,在科研项目安排、经费匹配等方面予以倾斜,支持参加学术交流、讲座和跨地市项目合作。充分调动导师参与青年人才培养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气象人才队伍干事创业的活力。

(三)强化绩效考核。加强考核结果的应用,将导师和培养对象的培养任务完成情况纳入年度考核,年底填写《专业技术人员“结对子”培养年度考核表》,人事科审核,提交局务会议评定,对具有发展潜力和创新能力较强的优秀青年人才进行重点培养,促进成长成才。


链接

台站导航

头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