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威市气象局关于组建武威国家气候观象台学术委员会和科研业务团队的通知
发布时间:2023年12月17日 来源:武威国家气候观象台
各县气象局(站),市局各直属单位、机关科室:
为推进武威国家气候观象台研究型业务建设,经市局研究,现组建武威国家气候观象台学术委员会和科研业务团队。
一、学术委员会
1.成员
主 任:陈 雷
副主任:魏育国
秘 书:兰晓波
成 员:王润元、丁文魁、李岩瑛、蒋菊芳、李玲萍、任丽雯
2.职责
(1)负责观象台科研业务团队项目立项可行性论证,对项目研究内容、技术方法和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设性意见和建议。
(2)负责观象台科研团队项目验收,对科研成果推广及业务化和实施效果进行评估,为团队运行考核提出咨询意见。
(3)对观象台业务和科技发展、人才队伍建设等提出咨询建议。
(4)承办市气象局交办的其他事项。
二、科研业务团队
按照国家气候观象台“一站四平台”工作职能和发展研究型业务要求,武威国家气候观象台定位祁连山北坡森林、草地、绿洲农田、荒漠、沙漠复合生态系统综合观测,并开展气候及气候变化研究、生态系统多圈层生态学过程研究、气候资源开发研究、气象灾害防御研究等,不断夯实科研和业务服务能力,特组建干旱机理研究团队、生态气象科研业务团队、天气气候预报预测科研业务团队,组成人员及职责如下:
(一)干旱机理研究团队
1.成员
带头人:王润元
成 员:王鹤龄、张凯、赵鸿、齐月、陈斐、赵福年、杨阳、张金丹、徐玉凤、马幸蔚、张鹏、刘海燕、严晖峰
2.职责
(1)明确荒漠(绿洲)生态系统干旱灾害形成的过程特征和发展规律,探究干旱灾害形成的机理,建立可以针对不同区域进行干旱灾害致灾的监测评估量化指标和工具,改进干旱监测预测技术、开发干旱风险评估系统等。
(2)制定干旱监测方案,建立干旱监测指标体系,对干旱的发生趋势进行预测,定期发布干旱监测报告,并提前发布干旱预警信息。
(3)进行干旱风险评估,包括评估干旱对农业、水资源、生态环境等方面的影响,以及干旱可能引发的次生灾害风险
(4)加强与国内外相关机构和研究团队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推动干旱科学研究和技术进步。通过参加学术会议、研讨会等活动,分享研究成果和经验,促进干旱科学领域的合作与发展。
(二)生态气象科研业务团队
1.成员
带头人:丁文魁
成 员:蒋菊芳、任丽雯、谢万银、胡丽莉、李兴宇、程倩、杨华、王荣喆、马中华、张占文、郭志远、李亚玲、妙丹书
2.职责
(1)负责农田、荒漠等生态系统演变机理、气候变化影响、特色农作物、荒漠植物生态气候适应性等科研项目申报。
(2)负责现代特色农业气象服务指标建立,精细化农业气候种植区划,农业气象灾害风险区划的建立和业务化应用,为农业气候资源开发、防灾减灾提供技术支撑。
(3)负责典型生态区域不同生境卫星遥感、无人机和地面定位立体监测、分析、评估,开发多种不同尺度的生态监测服务产品。
(4)负责农业气候资源开发、农业气象实用技术开发、应用推广。
(5)配合完成观象台省级创新团队相关科研研究任务。
(三)天气气候预报预测科研业务团队
1.成员
带头人:李岩瑛
成 员:罗晓玲、杨晓玲、李玲萍、张春燕、李天江、杨梅、陈静、赵慧华、吴雯、孙占峰、王兴涛、郭小芹
2.职责
(1)负责区域气候变化和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发生的影响机理,重大灾害性天气预报预警技术、大气环境气象相关建设项目和科研项目申报。
(2)加强对卫星、雷达、地基遥感监测、区域站等多种监测资料的融合和集成应用,优化灾害性天气预报着眼点和预报预警指标,提高预报准确率。
(3)加强对区域数值预报产品的释用,采用多种订正方法对网格气象要素数值预报产品进行订正,开展网格实况融合产品的质量检验与评估,研发客观定量智能网格订正技术,提高智能网格订正预报水平,不断完善预报业务流程。
(4)负责开展对大气污染物聚集、扩散环流形势及气象条件的分析、预报、影响评估,为政府部门大气污染防治提供决策依据。
(5)配合完成观象台省级创新团队相关科研研究任务。
三、其它事项
(一)武威国家气候观象台学术委员会章程另行制定。
(二)武威国家气候观象台科研业务团队的管理参照《武威国家气候观象台研究型业务运行管理办法》执行。
武威市气象局
2023年12月28日